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杨玲玲
ChatGPT带火AI行业,却未能拯救这家连年亏损的AI老牌企业。
✨【重大更新】🚀 5月9日震撼!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公告透露,人工智能翘楚思必驰科技的科创板上市之路遭遇挫折,遗憾地未能闯过关键一关。💡这家备受瞩目的创新型企业,在IPO的舞台上留下了些许遗憾,但其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依然引人关注。🚀 科研成果与市场期待之间的微妙平衡,让这次上会成为检验其未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尽管结果令人惋惜,但我们期待思必驰能从中吸取经验,以更稳健的步伐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前行。💪 未来,这家公司或许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出现在投资者和市场的视野中。🌈

图源:上交所官网
🌟💡思必驰,对话智能领域的引领者成立于2007年,三位来自剑桥的创新才子——高始兴、俞凯与林远东的智慧结晶。这家公司不仅深受阿里巴巴(全球知名电商巨头,股票代码:BABA)和联想集团(全球科技巨头,HK证09988)的战略支持,更以其先进的AI技术平台,引领行业潮流。🌟🚀
🏆【思必驰科创板之路】🚀2022年7月15日,科技巨头思必驰的科创板梦想正式启航,迎来关键的一步——证监会受理公告。仅仅两周后的8月3日,其上市进程进入了深度考察阶段,面临了严格的问询洗礼。随后的三轮审核,就像攀登科技高峰的阶梯,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期待。然而,遗憾的是,这段旅程在上会的关键节点戛然而止,科创板IPO的命运画上了句号。尽管如此,思必驰的上市之路仍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展示了其创新实力和市场认可度。对于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来说,这既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未来再出发的起点。SEO优化提示:#思必驰# #科创板IPO# #上市进程# #审核问询# #科技创新
🌟【思必驰业绩亮眼】📊2020年至22年,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思必驰营收稳步增长,从2.37亿增至4.23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净利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分别录得-1.80亿、-2.98亿和-2.64亿的亏损,亏损额逐年扩大。🌟尽管面临挑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仍积累了-6.73亿元的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亏损状况引人关注。🚀
🌟【AI巨头的崛起与思必驰的挑战】🚀随着5月9日这天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的言论,我们不禁对国内AI创业先锋——思必驰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虽然这家AI领域的领头羊已走过15载风雨历程,但其财务状况一直未能走出亏损的阴霾,商业化能力相对薄弱,市场占有率远逊于同行业竞争者。📊ChatGPT等大模型技术的横空出世,犹如一股狂澜,迅速颠覆了自然语言处理(NLP)市场的格局。🔥大模型的崛起,让传统的语音处理技术路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在市场的地位正逐渐边缘化。📈思必驰,这个曾经在国内AI领域独树一帜的名字,如今是否还能保持其技术优势,抵御这场技术革命的冲击?时间将给出答案。🏆#深度科技 #AI创业 #思必驰挑战 #市场趋势分析
经营可持续性存疑
🏆【重大消息】2023年5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审议迎来第34轮高潮,可惜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遭遇了无情的滑铁卢。遗憾的消息显示,这次审核并未能如愿通过。🚀
会议现场,上交所上市委要求思必驰代表结合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等,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上交所上市委还要求思必驰代表结合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公司预测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和审慎性;结合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与大部分AI企业一样,思必驰目前还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事实上,早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就对思必驰的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质疑,要求思必驰说明各项业务的持续性、扭亏为盈的基础条件和经营环境以及合理性。
思必驰在问询回复中表示: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假设,若公司进行测算假设的扭亏为盈的条件均可达成,基于公司测算,公司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节点为2026年。
随后,思必驰在招股书上会稿中称,公司部分AI硬件产品落地受研发成果转化情况影响,具体产品包括第二代TH系列AI语音芯片,车载前装HUD产品等,如该部分产品研发失败或推广失败,且其他既有业务收入增速不达预期情况下,2026年预计实现收入将下降7.31亿元至17.20亿元,预计实现净利润将减少约1.45亿元至2.40亿元。
多次遭明星股东减持
2007年,思必驰由高始兴、俞凯、林远东在英国剑桥创立,2008年,3人回国创业,思必驰落户苏州。同年,科大讯飞(002230.SZ)正式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智能语音第一股。

图源:图虫创意
从以往融资历程来看,思必驰共获得7轮融资,总计超10亿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联想集团、富士康、中信证券、美的资本等。
在这些明星股东中,市场提及最多的就是阿里系的阿里网络,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阿里网络持股13.22%,是第二大股东,同时,苏州联想之星持股5.21%,为第六大股东。
翻阅招股书可知,阿里网络曾是思必驰直接持股最多的股东,其在思必驰2015年和2016年的B轮和C轮融资中累计投入3亿元,持股比例一度达到18.32%,但此后再无追加投资。
同时根据招股书,2012年4月联想通过子公司天津联想之星投资思必驰,后投资主体变更为孙公司苏州联想之星,并在2014年及2015年期间通过受让方式进行三次增持。
然而2021年后,思必驰融资道路开始变得坎坷,不仅几乎再没有外部机构投资,已投资的企业也在不断减持。举例来看,阿里于2020年两次减持思必驰,联想也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三度减持思必驰。
本次IPO中,阿里等股东的减持行为也遭到上交所问询,思必驰在回复函中表示,阿里、联想两个大股东多次坚持减持的原因均为获取财务性收益,通过减持一定比例的思必驰股权获得投资收益,减持前后对公司业务、技术路线无重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2020年减持思必驰后,该公司旗下的天猫也从思必驰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
未布局生成式大模型
如今,随着ChatGPT的诞生,一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风暴席卷全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30个国内研发机构与企业在ChatGPT发布之后纷纷推出自己品牌的大模型或相关产品。
“国内大模型产业,从表象上看是热闹非凡、模型林立,但是剥开外壳,从内里看是发展无序与内核空虚,不免让人担忧。”近日,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撰文指出。
肖仰华表示,一方面几乎所有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企业与研发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类ChatGPT大模型,这说明大家都意识到生成式大模型的重要意义,奋力追赶;另一方面却是大模型产业发展已经出现同质化、数据生态不完善、算力掣肘、模型创新有限等问题。

图源:图虫创意
在此背景下,中小玩家生存更显艰难。思必驰在招股书中坦言,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基于通用语言大模型的生成式AI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热度,相关模型训练以大规模算力和大规模数据为基础。
但该公司在模型规模层面,受限于研发投入,短期内仍会以场景化的中等规模大模型为主,面临核心技术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风险。
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生成式AI的未来,也理解投资人对AIGC的热情,但需要看到的是,所有不基于用户需求和企业业绩的炒作最终都会落幕。思必驰作为AI语音龙头,跨越到生成式AI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
“大模型的发展受制于3个要素,大数据、大算力和大资金,国内跟风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能满足上述5个要素而持续投入的只有少数几家巨头,一旦这股热潮过去,大多数跟风企业将快速被淘汰出局。”张孝荣认为,思必驰的表态比较理性客观,但坚守自身技术继续打磨,风险很大,是否会有新的出路,有待观察。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