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可以取代律师和法官吗?
文/周跃立
三年前在美国旅行的时候,与一位大学同学一家团聚,他的女儿女婿正好在硅谷工作,而且就是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席间,我至今清楚的记得:他家的女婿问我:周叔叔,你认为人工智能会不会(能不能)取代律师和法官?
我略加思索后回答说:虽然我对人工智能是个外行,但是就我现在的认知来看,我觉得人工智能“部分取代”律师和法官的工作是有可能的——尤其是那些程序化的、不需要更多创意的工作,完全可能由人工智能替代。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人工智能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你可以说叫做质的飞跃。尤其是近期被热议的ChatGPT,就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
近段时间,ChatGPT已经成了一个霸屏的热词。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什么场合,好像不聊上两句ChatGPT,你就已经out了,你就已经落伍了,而且很快就会被这个世界淘汰了。
我也稍微关注一下有关ChatGPT的有关信息,感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虽然不能够完全看懂,但是有一点我还是比较肯定的—— ChatGPT不管再怎么智能化,哪怕它可以写文章,写处方,写判决,但是只要是需要“创意”的地方,比如律师要分析一个复杂的案件,恐怕ChatGPT还一时半会儿学不会。因为,这当中没有什么模式可循,人工智能暂时还达不到这个地步。
按照我的理解:作为人工智能,它一定是由人来设计的。既然是由人来设计,他就一定是站在人类已有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的,那就只能借助于人类已有的智慧经验,哪怕是错误教训。如果是人类历史上还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虽然人工智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这种“学习”一定要有蓝本,要有对象,如果连学习的蓝本和对象都没有,人工智能恐怕就达不到,因为他自己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当然,今后会怎么样,我也不敢下结论。所以很多人说,人工智能要毁灭人类,这个恐怕不是我们现在能够回答或者关心的问题。
作为一名有三十年执业经验的资深律师,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办理过各种各样的疑难案件,也对付过各种妖魔鬼怪。我认为一个优秀律师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在面对各种完全不同类型、复杂多变的案件时,有一种可以破解各种疑难杂症的“万能钥匙”,这把万能钥匙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需要在大量的司法实践当中去细心的琢磨和体会。所以律师这个职业仅仅靠教授在教室里面讲理论是培养不出来的,只能由师傅带着徒弟,在实战当中一点一滴的成长。但只要具备了这种思维模式,今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案件,面对什么样的对手,都可以从容应对。就像当年的样板戏《红灯记》当中李玉和的那句台词:有您这杯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可以对付。
我曾经有一位助理,跟着我办了不少的案件,在分析案件的能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功力。也就是说学会了一种方法,在面对一个复杂的案件时,知道怎么去入手,怎么去寻找突破点。或者说,他逐渐的学会了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也就是我说的万能钥匙,在面对任何疑难案件时都可以一通百通。
当时有一件事情我印象很深,我都这位助理有一个男朋友,是一位双料博士,是一个真正的学霸。每天到律师事务所来陪他女朋友的时候,都是抱着一个大部头,手拿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笔,一笔一划的做读书笔记。这样的画面让旁观者感叹:学霸真不愧是学霸,连读书都这么牛逼!
有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我把一个不算太复杂的案件交给这位助理,而她男朋友又正好在旁边,我就开玩笑的说:你们俩一起来分析一下,然后我来听听你们的分析意见,如何?两个人都欣然应允。可能女助理想要一露身手,而男学霸在心里可能想:这点小事怎么可能难得到我?
几个小时过后,我们又坐在一起聊天,我先请双料博士谈谈看法,他显得很焦灼、很茫然,说现有的理论和法律规定都没有这种情况,让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感觉他对这样一个案件,就像面对一个满身是刺的刺猬,根本无法下嘴。但是他的女朋友却很快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是因为他在几年的实战当中已经找到了,或者说已经学会了一种思维模式——面对一个复杂的案件,如何去入手,去寻找突破点,用那把万能钥匙,不管是什么样的锁,都是一捅即开!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也好,ChatGPT也罢,都很像这位双料博士。当然ChatGPT的知识储存量以及学习能力,可能会比双料博士要强很多很多倍。但不管强多少倍,它始终缺少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所以在面对一种理论——人类的经验和法律的规定—— 无法囊括的问题时,它就会束手无策,甚至漏洞百出。
也许我对人工智能的这种认知是肤浅的,但是至少表达了我的一种希望:希望人工智能今后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能够具备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如果真的到了这种地步了,人类可能真的就要警惕了,要早点儿未雨绸缪,考虑好如何来对付这个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掘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