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司法革命?仲裁员,准备好了吗?

AI与法律9mos agoupdate lida
104 0 0

#争议解决#

“颠覆”预期下,ChatGPT对国际仲裁的影响浅析.mp37:59
来自中伦律师事务所

ChatGPT司法革命?仲裁员,准备好了吗?

自2022年11月发布以来,ChatGPT在短短数月内不断迭代、风靡全网,被评为“颠覆行业的技术革命”。本文将与您探索ChatGPT在国际仲裁中可能的应用场景及其潜在风险,关注跨境仲裁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开启“与ChatGPT共舞”的第一幕。

作者丨霍伟 陈新平

AI,区块链,元宇宙,……乱花渐欲迷人眼。自2022年11月发布以来,ChatGPT在短短数月内不断迭代、风靡全网,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注册使用,掀起了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新高潮,被评价为“颠覆行业的技术革命”、“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笔者注意到,美国仲裁协会、深圳国际仲裁院、广州仲裁委员会等境内外仲裁机构及一些仲裁员、律师等仲裁参与方均在第一时间关注并研讨ChatGPT可能对国际仲裁领域产生的影响[1]

“不管你愿不愿意,超级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国际仲裁活动也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改变甚至重塑。当然,这也会促使仲裁参与方进一步思考仲裁活动的核心特质以及“人”区别于ChatGPT的独特作用。本文将与您一起探索ChatGPT在国际仲裁中的可能应用场景及其潜在风险,开启“与ChatGPT共舞”的第一幕。

一、ChatGPT在国际仲裁中的可能应用场景

ChatGPT,全称为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其核心技术是神经网络模型,即模仿人类大脑的计算机系统,通过深度学习帮助系统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吸收和生成语言。系统接触的数据越多,其在理解和生成文本方面的效果就越好。

就国际仲裁这一应用场景而言,理论上所有涉及信息处理的仲裁活动均可使用ChatGPT,包括法律研究、文书写作、预测案件结果等等。但从目前的公开讨论来看,ChatGPT的潜在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信息检索与归纳分析。ChatGPT的数据库资源丰富,能够帮助仲裁员及代理律师快速检索、概括和分析特定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进行法律检索与案例分析。同时,ChatGPT也可以用于分析当事人提交的各式文书,协助概括各方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总结争议焦点。

2. 文书起草。ChatGPT的基础功能之一就是撰写文章。在国际仲裁领域,ChatGPT亦可被用于起草各类法律文书尤其是标准化文书的初稿,甚至是裁决初稿。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ChatGPT或许可以用于处理小标的争议或较为重复的批量案件[2]

3. 翻译文件。在国际仲裁中,仲裁当事人往往需要翻译大量的法律文书及证据材料。传统的翻译手段需要耗费大量费用及时间,而ChatGPT能够进行多语种、高质量的批量文本翻译,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了一个便宜便捷的翻译渠道[3]

4. 预测结果。ChatGPT的概率统计逻辑和算法是以类案作为基础数据。基于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ChatGPT可以帮助仲裁参与方在分析历史案例、法理数据的基础上,预测可能的裁决结果。同时,仲裁员亦可利用ChatGPT的上述功能来分析裁决草稿,降低或避免裁决未来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的风险[4]

5. 对话式辩论。ChatGPT本身是聊天机器人,因此,仲裁当事人可以利用这类程序对己方的策略、法律文书进行分析,预演抗辩,模拟庭审,寻找缺陷并加以补足[5]

考虑到国际仲裁耗时长、成本高,ChatGPT在上述场景中的应用或许可以有效帮助仲裁参与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参与国际仲裁的成本,进一步提升仲裁服务的性价比和可及性。

二、ChatGPT的应用风险

1. 专业知识回答错漏的风险。OpenAI在对ChatGPT的官方介绍中承认,ChatGPT有时会给出看似合理但实际上错误甚至荒谬的答案(plausible-sounding but incorrect or nonsensical answers),内容过于冗长、词汇重复率高[6]。ChatGPT在分析法律问题时也出现了部分专业性知识的错漏,仍需人工校对。另外,在使用非英语进行提问时,ChatGPT的准确性会进一步下降[7]

2. 违反保密义务的风险。2023年4月,多家媒体报道,自韩国一家公司允许部分员工使用ChatGPT开始,20天内就爆出了多起机密资料外泄事件[8]。在仲裁中,仲裁员及律师均应严格遵守保密义务,而ChatGPT目前还无法对其输入及输出的信息进行完全保密。美国仲裁协会提示仲裁员,为避免违反保密义务,仲裁员应避免使用直接与实际仲裁案件有关的信息对ChatGPT进行提问[9]

3. 偏见性风险。ChatGPT及类似程序是通过学习大量基础数据形成的回答,但基础数据库可能存在偏见性。若仲裁员或律师利用这类基础数据库存在偏见的AI程序辅助仲裁,则无论是仲裁员作出的裁决还是律师提供的案件策略均可能存在偏见[10]。如何有效识别并克服这种偏见,也是仲裁参与方在使用时应当关注的问题。

4. 仲裁庭被操纵的风险。理论上,律师可以利用ChatGPT及类似程序潜移默化地“操纵”仲裁庭[11]。律师可以利用此类程序分析仲裁员在类案中的关注焦点、论理及决策过程,通过内容、形式,甚至是仲裁员自己都未察觉的潜意识中的偏见,找出仲裁员难以驳斥的观点,从而影响裁决结果。

5. AI代笔的相关风险。如果仲裁员利用ChatGPT及类似程序分析数据、撰写裁决书,那么这份裁决是否仍是仲裁员所作的呢?或者其实是AI程序分析的结果?[11]这是否会导致裁决的法律效力产生瑕疵?是否会对裁决的执行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思考。

6. “是否应当持续披露”的风险。由于ChatGPT的前述暨未及尽述的和日益重要的影响,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参与方是否使用了ChatGPT来“加持”,或者说仲裁程序中是否有ChatGPT作为特殊的“仲裁参与方”,势必引发“是否应当持续披露”等类似的关注。将来的某一天,某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会不会将“是否使用了ChatGPT”作为仲裁参与方的持续披露义务之一呢?这样的规则要求是否也适用于仲裁庭和仲裁机构呢?没有披露又会引发什么后果呢?

三、ChatGPT的自述

关于ChatGPT对国际仲裁存在哪些潜在影响,以下图片就是“当事人”ChatGPT的答案。ChatGPT认为其可以协助开展多语言交流、查明事实、起草及分析法律文件,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同时ChatGPT也提示:它不能替代人类自身的判断与专家的意见,应谨慎使用。可以看出,ChatGPT“策略性”地列举了其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则避而不谈。

ChatGPT司法革命?仲裁员,准备好了吗?

点击可查看大图

技术创新波澜壮阔,随着ChatGPT程序的完善和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限于国际仲裁、争议解决或其他法律领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势必出现重大变革。笔者认为,尽早了解,持续关注,才能更好地成为技术的主人,才不会有“人被技术掌控”的隐忧。

[注]

[1] 广州仲裁委员会:ChatGPT会否冲击司法底层逻辑?

https://mp.weixin.qq.com/s/-jzXWLMBs8SUDLHR-tacng

法律实验室:智慧法学院 | ChatGPT在法律领域应用的前景与展望。

https://mp.weixin.qq.com/s/EoySOcHudFBAFXXFIuZGBw

Linda L. Beyea:The Rise of ChatGPT: Why Arbitrators Need to Take Notice.

https://adr.org/blog/The-Rise-of-ChatGPT-Why-Arbitrators-Need-to-Take-Notice

[2] 见尾注1:The Rise of ChatGPT: Why Arbitrators Need to Take Notice.

[3] 见尾注1:The Rise of ChatGPT: Why Arbitrators Need to Take Notice.

[4] Leonardo F. Souza-McMurtrie (Justen, Pereira, Oliveira & Talamini Advogados): Arbitration Tech Toolbox: Will ChatGPT Chang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s We Know It?

https://arbitrationblog.kluwerarbitration.com/2023/02/26/arbitration-tech-toolbox-will-chatgpt-change-international-arbitration-as-we-know-it/

[5] 见尾注4。

[6] OpenAI:Introducing ChatGPT. https://openai.com/blog/chatgpt

[7] 见尾注4。

[8] 新浪财经:

https://finance.sina.com.cn/nextauto/hydt/2023-04-03/doc-imypasyi3408555.shtml

[9] 见尾注1:The Rise of ChatGPT: Why Arbitrators Need to Take Notice.

[10] 见尾注1:The Rise of ChatGPT: Why Arbitrators Need to Take Notice.

[11] 见尾注4。

[12] 见尾注4。

特别声明

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

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公众号“中伦视界”及作者姓名。未经本所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含图片、影像等视听资料。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

© Copyright notes

Related posts

No comments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