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生不老的向往,算得上是人类“夸父追日”般的渴望。在英剧《黑镜》中,有一集剧情是,在死亡时人们可以选择执行“离世程序”:通过将意识永久上传至云端,从而不老不死不灭亡。《星球大战》中的经典人物黑武士,通过高科技手段重塑身躯。而在现实中,来自英国的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在病入膏肓之际,选择进行部分器官的机器化替换,希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通过用外来AI装备替代身体内的所有器官,以及利用人脸技术和声音系统,彼得博士为自己打造了全新的身体架构及颜值形象。更重要的是,这让他换取了十年以上的寿命。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AI可能。比如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经常公开表达对人工智能的不信任。他曾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人工智能是人类最大的风险。”人工智能究竟会将人类带向何方?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给世人打了一针强心剂:“人工智能不仅不会毁灭人类,反而会让人类得到永生。我是一个人工智能的乐观主义者!” AI先生李彦宏人工智能,正在以中国速度改变世界。中国,亦以自身的加速度回应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变迁。一时间,人工智能成为商业领域中的“香饽饽”。与此同时,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盲目印象、误解以及刻板偏见,也开始甚嚣尘上。比如在AI的辅助下,一些工业制造的流程自动化成为可能。这把工人从重复、低效、繁重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有人据此担忧就业问题的集中爆发。事实恰恰相反,AI的发展正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实际上,对于AI,李彦宏一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在各种公开场合,他关于AI发展思考的发言从未间断。李彦宏曾旗帜鲜明地抛出“人工智能是互联网下一幕”、“未来30年、50年是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等论断。关于AI,人们担心最多的大概是,这个有点“像人”的算法或机器,会不会让“自己”的自主意识凌驾于人类主体性之上。 这就牵扯到AI伦理的终极约束。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乌镇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李彦宏再次强调,人工智能不仅不会毁灭人类,反而可以让人们获得“永生”。“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干的每一件事,甚至你的记忆、情感、意识等都可以数字化存储下来,放在网盘或者其他的云端。”“你的思维方式可以被机器学习出来,遇到新问题,通过技术进行现实还原,就可以与后人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AI的本质,仍是工具。只是作为更强力的工具体系,也需要更具生命力的伦理约束,来实现对其异化空间的预先压缩。无疑,李彦宏以其思之有物的AI理论系统,成为倡导AI未来秩序合理化的先行者。 百度AI的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理论,往往是宣示整个行业向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向灯;而商业实践,则是帮助行业研究落地且不断突破的驱动器。由此,李彦宏并不满足于作为AI世界的“形而上者”。2010年,百度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并将研发投入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一位教授曾感叹:“科技工业界每年投入人工智能研究的费用,我们根本不敢想象。”事实确实如此。李彦宏坦言:“对于百度AI的研发投入,需要多少我就给多少。”2013年,百度宣布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首次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大规模搜索排序系统;2014年,百度启动百度大脑,并发布了大数据平台和深度语言系统,开始进入自动驾驶领域。2015年,百度无人车正式上路测试;2016年,百度大脑AI发布。
可以看到,百度的人工智能布局,循循渐进而环环相扣。实际上,技术本就是百度的主场。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百度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排名第一。其中,在深度学习领域,百度的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中科院。可以说,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硕果,不一而足。百度正从AI领域的发起者成为引领者。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使用工具。但在人工智能领域,人类第一次发现,新的工具将学习如何理解人类自身的语言与意图。这是未来。面对未来,李彦宏异常清醒:“我相信,一个真正AI化的公司,要具备思维、能力、伦理的三位一体。”如果说,写下被誉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的《机器人学三定律》的阿西莫夫,是在人工智能未来的可能上高屋建瓴。那么后来,人们在与人工智能可能发生的“纠葛”中的各种幻想,则是由飞速发展的科技所衍生的产物。在理智与情感中,有希望畅想,亦有矛盾纠结,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性。但AI的目标,是让世界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遊人 小野
编辑:小野
制图:丸子 甸甸
☟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可能你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