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AI辅助司法, 律师工作, 合规风险, 《人工智能(AI)司法人员使用指南》
肖飒团队 | AI辅助司法与律师工作:可能的合规风险
作者 | 肖飒团队
在2023年的今天,随着各种AI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许多律师朋友们对未来职业被AI取代的担忧逐渐浮现。为了回应这一话题,我国知名的法律博主飒姐团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明确表示:“在当下阶段,AI尚无法替代律师的职业功能,反而可能会给律师带来诸多困扰。”
在当时,我们认为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士。然而,未来难以预测,”打脸”的速度之快让人惊讶。2023年12月12日,英国司法机构官方网站发布了《人工智能(AI)司法人员使用指南》(简称《指南》)。该指南的引言部分明确表示,发布此指南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司法人员在实践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今天,飒姐团队将为您概述该指南的关键内容及其潜在影响。
1.使用AI工具的局限性
必须明确指出,《指南》中的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原则性,并未提供具体的使用准则。然而,从该指南中我们仍能了解到英国司法机关对人工智能的整体立场和看法。
在首部分中,《指南》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限制进行了阐述。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AI生成的回答并非总是最准确的。由于AI的回答取决于其基于训练数据和输入的提示词所设计的算法,这导致其输出的内容可能是所有可能的答案中最有可能的一个,而非绝对最准确的。这也是所有AI应用普遍存在的缺陷。其次,AI工具更适合用于寻找已知但尚未深入理解的信息,而不太适合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它无法直接提供确凿的事实。第三,由于AI生成的答案不确定性较大,因为这些答案主要依赖于生成答案的算法和训练数据。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同AI工具之间的答案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即使是高质量的回答,其提供的信息也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法律领域的问题,由于市场上知名的大语言模型通常基于美国法律体系进行输出,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法律体系之间可能导致回答的差异。
2.英国司法人员应该如何使用AI工具?
随后,在这些通用缺陷之外,《指南》还重点强调了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1、严格保密。出于司法人员的保密性要求和工作内容的需要,司法人员在工作时往往会获知一些个人隐私信息或者其他要求保密的信息,由于AI工具通常会将输入端信息进行采集,并且可能会存在类似于聊天记录的设置,同时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各类权限,《指南》因此明确,要求司法人员在使用AI工具时,默认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均会被视为能够公开,由此不得输入此类隐私信息或者保密信息,同时也应当禁用聊天记录(如有),拒绝AI工具访问设备信息。
2、确保准确。如前所述,AI工具所提供的回复很可能是不准确的,比如它们可能提供虚构的案例、编造的法律文本、错误的事实描述等等,因此,在司法人员使用AI工具时,必须对其准确性进行检验,即便其宣称其所使用的内容是正确的。
3、注意偏见。正如我们往往所提及的那样,训练数据的选取可能会致使最终导致的结果的偏向,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使用AI工具,都应当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偏见或是错误,避免受到AI工具的影响。
4、保证安全。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司法人员必须使用工作设备去访问和使用AI工具,并且也应当使用工作邮箱开展相关工作。同时,由于付费订阅服务往往有更好地安全性,因此如已订阅应尽可能使用此类服务,且最好直接使用AI平台的服务,而不是通过一些中间的授权商进行,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性。
5、对于其他参与主体使用AI的要求。《指南》指出,目前一些AI工具已经被法律人士长期使用,而对于这些人员而言,其负有确保其向法院所提交的材料的准确性和适当性的义务,如果其履行了相关义务,那么其无需向法院声明其在过程中使用了AI工具。但就目前而言,法院仍然有对个别律师进行提醒的必要,并确认他们已经验证了相关内容的准确性。而对于其他非专业人士的当事人而言,如果他们没有聘请律师而独立使用AI工具,那么考虑到其了解法律的局限性,如果司法人员在案件过程中了解到当事人可能使用了AI工具,那么就应当对此进行询问并确定其是否验证了真实性,在此基础上还应额外确认其准确性的验证是否合适。显然,《指南》针对法律人士和非法律人士使用AI工具参与司法程序的要求作出了区分,对法律人士采用了更为严苛的标准,要求其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而对于非法律人士则更为宽容。
《指南》在结尾部分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工具的潜在应用场景,以便于广大用户更好地把握这些工具的价值和作用。(1)首先,人工智能助手可以协助处理海量文本信息,从而帮助用户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2)其次,该工具可用于撰写演讲稿,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演讲;(3)此外,人工智能助手还可以执行一些行政性工作,如撰写备忘录等,提高工作效率。总之,《指南》旨在指导用户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以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指南》指出,AI工具在司法系统中的最佳运用场景应为那些无需明确观点、单调且重复性强的任务。这一观点与我们团队当前对AI工具的应用理念相符。
3.国内法官可以使用AI工具吗?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对司法人员使用AI工具进行明确禁止,因此,对于法官是否可以使用AI工具这一疑问,我们只能从现有的法律法规出发进行检索。
对此,《法官法》第四条“法官应当公正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一切个人和组织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五条“法官应当勤勉尽责,清正廉明,恪守职业道德”、第六条“法官审判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的规定,确立了法官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法官法》第四十六条明确指出:
“法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
(二)隐瞒、伪造、变造、故意损毁证据、案件材料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审判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四)故意违反法律法规办理案件的;
(五)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结果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拖延办案,贻误工作的;
(七)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
(八)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利益输送,或者违反有关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
(九)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
(十)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
法官的处分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其中,使用AI工具最有可能符合其中第三项、第五项的规定。与英国官方的担忧相同,国内的AI工具也可能存在收集和存储输入信息的可能性,一旦法官在使用AI工具时,输入了法官掌握的国家秘密、审判工作秘密或者证据材料中记载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那么就存在泄露前述信息的风险,从而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此外,如果法官使用AI工具进行文书的撰写或者说理,那么根据《法官法》的要求,同样需要对所撰写的内容的真实性和适当性进行核查,否则就违背了法官工作勤勉尽责的要求,也可能导致裁判结果出现错误因而引发严重后果。因此,现阶段如司法人员们试图使用AI工具辅助工作,那么《指南》便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参考。
4.写在最后
AI技术的发展越发迅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对于AI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的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完全依赖AI。尤其是在法律领域,AI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以及对事实的判断,至少在今天完全不能取代法律工作者。《指南》为英国的司法人员们提供了使用AI工具的有益尝试,各位老友们在使用时也需小心谨慎,秉持慎重态度。
来源:肖飒团队
编辑:Sharon
责任编辑: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