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AI与情感9mos agoupdate lida
124 0 0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郑舒宁博士

Dr. Tim Cheng

港大ICB高级课程主任

前恩智浦半导体(NXP)大中华区渠道及大客户管理主要负责人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工商管理博士

近日各大电子媒体都纷纷讨论ChatGPT的功能,有人担心自身工作遭取代,而有人却因ChatGPT提升效率而感到欣慰。在各方观点中,正反两面势均力敌,但究竟ChatGPT对我们来说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呢?

4月底,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校内工作坊,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430名在职人士前来参与。他们选择前来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攻读,旨在提升自我能力和开拓思维。在论坛中,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大湾区发展)、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HKU ICB)创院院长刘宁荣教授分享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在工作中,虽然透过工具或许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但最关键的往往是工作的质量。这启发了作者对于ChatGPT的思考,即当ChatGPT来临时,如果我们希望不被淘汰,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展现出那些无法被取代的能力。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vs.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当心流面对ChatGPT时,我们需要的是专注

在当今社会,「心流」已是众所周知的词语。心流理论的创始人、提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于1975年出版的《心流:心理学的体验性理论》一书,详细阐述了心流状态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一项研究显示,进入心流状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研究中,参与者完成了一个简单的任务,并报告了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情况。研究发现,进入心流状态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时间比未进入心流状态的参与者少了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此外,参与者在完成工作时报告了他们的情感状态和满意度。研究亦发现,进入心流状态的参与者报告了更高的满意度和更积极的情感状态。因此,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所做出的质量也会更高,从而得出更好的工作成果。

在面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取代性威胁时,我们需要更好地反思,该如何保存人类独有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且珍贵的。

如前所提,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进入心流状态,以下是一些建议:

1、寻找挑战: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挑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但不要选择过于困难的任务以避免产生挫败感。

2、设定明确的目标: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以便在工作时保持专注和动力。

3、集中注意力:专注在当前的任务上,避免分心和干扰。

4、提高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制,并调整自己的期望,以避免产生压力和挫败感。

5、持续挑战:持续挑战自己,进行新的任务和活动,以避免产生无聊和乏味感。

6、创造良好的环境: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和有序的工作环境,以减少分散注意力和干扰。

7、寻找乐趣和流畅感:寻找在工作中的乐趣和流畅感,并享受这种状态的感觉。可以通过寻找感兴趣的任务和活动、与同事合作和分享等方式增强乐趣和流畅感。

进入心流状态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例如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满意度和情感状态、提高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等。然而,进入心流状态也可能带来一些坏处,如容易忽视时间和环境,忽略其他重要的任务和职责等。因此,在追求心流状态时,需要平衡好时间和任务的安排,以免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进入心流状态也可能带来一些坏处,例如过度专注可能会忽略其他重要的任务和活动,忽略身体状况(例如饥饿、疲劳和身体疼痛等),以及忽略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可能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因此,在追求心流状态时,需要平衡好注意力和专注力,并注意身体状况和社交互动,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图表1: 进入心流的条件, 挑战度及能力程度

500强的应用例子

以下是一些有关在工作中进入心流状态的数据和例子, 这些数据和例子支持了进入心流状态对于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正面影响:

Google: 来自于 Google 公司的设计团队。该团队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设计思维方法,以帮助他们进入心流状态。根据该团队的报告,进入心流状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设计问题,从而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IBM:在 IBM 公司,员工通过参加 Mindfulness At Work 训练课程学习进入心流状态。根据 IBM 的报告,学习进入心流状态可以提高员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减少工作压力和焦虑, 并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此外,IBM 的员工也通过参加运动和休闲活动来进入心流状态,从而提高身心健康。

Procter & Gamble:在 Procter & Gamble 公司,员工通过参加训练课程学习进入心流状态。根据 Procter & Gamble 的报告,学习进入心流状态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公司的业绩和竞争力。

Marriott International:在 Marriott International 酒店集团,员工通过参加训练课程学习进入心流状态,以提高客户体验和工作效率。根据 Marriott International 的报告,进入心流状态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Nike:在 Nike 公司,员工通过参加训练课程学习进入心流状态,以提高创意和创新能力。根据 Nike 的报告,进入心流状态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和趋势,从而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总之,进入心流状态需要一定的努力和实践,但通过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设定明确目标、集中注意力、增强自我意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寻找乐趣和流畅感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有效地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是否适用于所有人?

经常有朋友问题, 心流状态是适用于所数人? 答案是大多数人, 但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以下是一些情况,可能会对进入心流状态产生影响:

1、焦虑和压力:如果一个人处于高度焦虑或压力的状态下, 可能会很难进入心流状态,因为焦虑和压力会干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这亦是让生意不泣。

2、缺乏动机:如果一个人对当前的任务没有兴趣或动机,可能很难进入心流状态,因为缺乏动机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

3、疾病和伤害:如果一个人身体不适或受伤,可能会很难进入心流状态,因为身体不适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

4、缺乏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技能或能力,可能很难进入心流状态,因为缺乏能力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投入程度。

总而言之,虽然心流状态对大多数人都适用,但可能并非适用于每个人。如果您发现自己很难进入心流状态,可以试着解决潜在的问题,例如减少焦虑和压力、增加动机、改善身体状况、提高技能和能力等,从而更好地进入心流状态。

参考书

1、《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这本书是心流概念的奠基之作,作者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在书中介绍了心流的概念和相关的研究,并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心流。书中还提供了许多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可以帮助读者在不同的活动中经验到心流状态。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2、《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这本书是 Csikszentmihalyi 在《Flow》之后写的一本书,它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经验到心流状态。书中提供了更多的案例和建议,帮助读者在工作、学习、运动和娱乐等不同领域中找到心流。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3、《The Rise of Superman: Decoding the Science of Ultimate Human Performance》 这本书由 Steven Kotler 写作,探讨了心流在极限运动和冒险中的应用。书中介绍了许多冒险运动员和极限运动员的故事,并解释了他们如何在极端情况下进入心流状态,以达到最佳表现。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4、《Flow in Sports: The Keys to Optimal Experiences and Performances》 这本书由 Susan Jackson 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共同编写,探讨了心流在运动中的应用。书中介绍了许多运动员的心流经验,并提供了如何在运动中实现心流的建议和策略。

面对ChatGPT时,心流才是良方 | 深度观点

这些书籍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流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学习、运动和日常生活中,心流状态都能帮助人们实现最佳表现和享受当下的经验

参考数据

1.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Harper & Row.

2.Csikszentmihalyi, M. (1997).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

3.Nakamura, J., & Csikszentmihalyi, M. (2009). Flow theory and research.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195-206.

4.Jackson, S. A., & Eklund, R. C. (2002). Assessing flow in physical activity: The flow state scale-2 and dispositional flow scale-2.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4(2), 133-150.

5.Keller, J., Bless, H., & Blomann, F. (2011). Flow and regulatory compatibility: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the flow model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7(12), 1644-1655.

6.Steven, K (2014). The Rise of Superman: Decoding the Science of Ultimate Human Performance, Amazong Publishing, 1st Edition.

7.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优体验心理学. 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读书共和国出版集团

© Copyright notes

Related posts

No comments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