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逝者引争议,涉及哪些风险和法律问题?
近日,有网友用AI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的公众人物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并在网络上发布动态视频引发大众争议。“复活”逝者让其成为“数字生命”从而得到“永生”,近年来其实并不陌生,已有商家和专业团队推出类似服务,但背后存在哪些风险?律师如何解读?一文读懂。
━━━━━
【关注】
网友用AI技术“复活”已故亲人
多位逝者家属发声
AI技术,正在强势渗透我们的生活,在成为工具的同时,也有可能正在打破属于人的“边界感”……
近日,有网友用AI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的公众人物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并在网络上发布动态视频引发大众争议。视频中,李玟说“我永远都会陪伴着你们”;乔任梁说“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离开”……随后,乔任梁的父亲接连喊话网友删除,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侵犯了儿子的肖像权,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
▲图片来源:江歌妈妈@苦咖啡-夏莲个人微博
3月17日,江歌妈妈@苦咖啡-夏莲发文谈“AI复活亲人”,她表示,“不接受用AI复活亲人!如果能“复活”,也仅限于我亲自来做这件事!你们懂得我们(痛失挚爱的人)逝去的亲人吗?你们懂得我们(我与逝去的亲人)的感情是什么样子吗?你们不懂我们,又凭什么为我们(我与女儿)做决定!
━━━━━
【案例】
已有制作团队服务600个家庭
有电商平台提供类似服务
▲流浪地球影片当中的图恒宇和丫丫。图片来源:流浪地球官方微博
公众对于AI复活逝者形象的例子,或许并不陌生。电影《流浪地球》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利用科技“复活”了因车祸去世的女儿丫丫,让她以数字人的形式,得到“永生”。现实里已有“父亲用人工智能复活儿子”的案例出现。
▲视频来源:新京报紧急呼叫
当事人吴君(化名)的儿子在英国念书时不幸意外过世年仅22岁,吴君找到一个AI团队,用“数字生命”的方式让儿子“复活”。该AI团队负责人张泽伟告诉记者,目前主要推出的项目是“AI疗愈”,订购的用户群体多为老人,价格在5000到1万,还原度基本和真人一样。制作团队已服务600个家庭。张泽伟称,为防止有人把制作的AI用于违法活动,会有资格审核机制并签署协议。
此前,知名音乐人包小柏成功运用AI技术“复活”了已离世两年的女儿。“数字世界”里的女儿,不仅会唱歌跳舞,还能跟家人对话。
据报道,2021年,包小柏的女儿因病去世,年仅22岁。此后,思女心切的包小柏决心攻读博士,希望以AI技术让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经过反复尝试、训练后,他如愿通过AI复刻出了“数字女儿”,不仅可以即时回应对话,“女儿”还为妈妈唱了一首生日歌。包小柏感慨:“对我而言,AI可以让我明确知道,能把思念的模式换一种工具来表达。”
▲图片来源:某电商平台
新京报通过查询发现,某电商平台中,已有不少店铺提供用AI技术“复活”已故亲人的服务,价格在十几元至数百元不等,有的还提供定制服务。
一家AI工作室的客服人员称,只需提供已故亲人的一张正面半身照、一段1分钟左右的音频,以及你想让亲人复述的文字内容,就能让照片上已故的亲人开口说话,并且面部也有表情动作,“最后的成品是一段视频,制作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只能说定制时指定的文字内容,不支持和定制者聊天。”
还原度能达到多少?“还原难度主要在说话音色和习惯上,百分百还原肯定是不可能的,一般能达到70%。”上述客服人员介绍,方言的还原度要比普通话低一些,因为方言的发音习惯不一样,只能尽可能在音色上提高还原度,“可以先让身边的人录一段同样内容的方言音频,再让AI进行模仿。”
另一家店铺的客服则称,无法克隆和模拟声音,需要顾客自行提供一段配音,或根据顾客文字内容生成普通话配音,但普通话配音为AI模板,不能还原照片人物的音色、说话习惯。
━━━━━
【解读】
律师:逝者肖像权益应受保护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表示,根据《民法典》第13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自然人死后不再享有民法意义上的肖像权。但是这并不代表死者的肖像可以被任意使用。根据《民法典》第994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死者的肖像仍然受到法律保护。
在韩骁看来,如果网友在使用AI技术生成死者人像后,通过视频等形式使得被“复活”的死者表述违背死者意愿的语句甚至是虚假的谣言等,还可能侵犯死者的名誉权益、隐私权益。
此外,对死者肖像的保护,实际上也是保护死者近亲属对死者肖像怀念、追思的精神利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韩骁说,我国并没有针对死者肖像保护范围的专门法条,但通过解读有关法律可以得出,主要判断标准是死者近亲属是否在他人的侵权行为中遭受精神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网友没有以此视频牟利,韩骁表示,“非商业用途”的说法也不能成为侵犯死者肖像权益的免责声明。《民法典》第1020条规定了为个人学习等在必要范围内使用、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国家机关履行职责需要使用等五种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的“合理使用”情形。在本次事件中,用AI“复活”死者的行为显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因此,即使其没有将该视频用作商业用途,也不能免责。
针对使用深度合成技术本身,韩骁表示,目前已有专门规定要求取得权利人同意。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14条,“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因此网友使用深度合成服务时,需要取得被编辑个人的同意;由于本次事件中被编辑人是死者,理应取得具备有义务保护死者肖像权益近亲属的同意。综上所述,网友“AI复活”李玟、乔任梁等行为需要经过其近亲属的同意,才可能完全保证免责。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表示,如今AI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需要多方进行规范,才能更好地引导行业发展。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技术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其次,应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来监督AI技术的使用和开发过程,确保它们符合道德和法律要求。此外,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也非常重要,人们需要了解AI技术的潜力和风险,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河南泽瑾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也提醒,AI“复活”亲人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部分群体的心理需求,但它并不能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肯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这一技术现象。
“利用AI技术可以解决人们的思念问题,这其实也是科技发展的意义所在,但是AI技术应用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探索,才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付建表示。
━━━━━
【评论】
善用技术可抚慰人心之痛
如果科技的进步,能够满足失去至亲痛苦的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用先进技术抚慰人心之痛,缓解那些难以弥补的遗憾,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的本心所在吗?
当然,此类事件中,一些有关伦理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比如,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亲人的离世,即便是已经用AI复刻出了“数字亲人”,在接受“数字亲人”疗愈、弥补遗憾的同时,也要正确对待逝者已经离开的事实,尊重其隐私。这样的意见或者说担忧当然无可指摘。
因此,相比叫停,人们能做的或许是如何善用技术的力量。要明晰的是,AI技术的复刻,并不代表着个体在现实层面真正的重生。它的出现,更多还是因为现实世界中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罢了。就此去看,只要守住一定的伦理边界,把现实中的选择权交给每一个具体的人。
所以,你会使用AI技术“复活”已故的亲人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并参与讨论
资料来源: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新京报
编辑 常江
校对 张彦君
值班编辑 古丽 李加减
中药材网购乱象调查:扁豆染色冒充酸枣仁,回收药渣当药材
致7死27伤,权威人士回应“燕郊爆燃事故原因”
“为什么女生总是手拉手一起去洗手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