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出一个问题:ChatGPT会与律师抢饭碗吗?
ChatGPT爆火,但不会像NFT、元宇宙一样昙花一现。ChatGPT背后技术—人工智能,总被律师提及,已经是个普遍共识。这一次,新技术的运用是否会影响律师的饭碗?
01
老生常谈,我们先来看看人工智能这项技术本身。
人工智能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新兴技术之一,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风险分析和预测,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学习评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在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质量检测和生产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2
说了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回到律师行业。
律师行业不会是例外。
但经过笔者观察以及与不同律师沟通,相对于金融、医疗等领域,律师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接受新事物的人数比例往往较少,接受进程也往往较慢。笔者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因素:(1)主观上,律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法律专业服务,法律专业是轴心,因此提升自身法律实力是关键。而提升自身法律实力的方式——“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项目/案件量是绕不开的环节。因此律师普遍认为,经验丰富与法律功底强是成为优秀律师的关键。我们展开来看,经验丰富背后所蕴藏的素质是“熟悉事件发展流程”“掌握解决常规问题的窍门”,法律功底强背后所蕴藏的素质是“法律条文熟练”“法律检索能力强”。(2)客观上,律师忙于案牍,疲于车马,时间与精力上都限于专业本身,鲜少有额外空间留给对新事物的探索。这也与律师的工作习惯脱不开关系,律师总是求根问底,这会使得律师在了解新事物上设置一道“认知”的藩篱,不跨越不穷尽就不可偏信,那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探究,而非仅仅看媒体文章。总之,主观上的因素,我们可以总结为“自信与坚持”;客观上的因素,我们可以总结为“没时间”。
人工智能对律师(尤其是中国律师)的工作模式影响很小,目前律师都还处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无论诉讼/非诉,都避不开法律检索——交由实习生做;都避不开文件起草——交给正式律师做。此前,笔者总与同行开玩笑,律师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之最。
即便关注人工智能的律师,也是从人工智能的法律监管层面进行关注,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关注人工智能对律师行业改变的,往往不是律师本人,而是运营、市场等群体。这本身有一些错配。而律师们在律所、威科先行等平台推送数量不少的人工智能监管角度的文章,以此角度来入局人工智能,准备做吃螃蟹的律师们。
人机关系,是生存问题,律师也不例外。律师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很容易进入十几年前的作文“互联网会不会取代人类?”这样的话题。引起恐慌的营销手段总是最善于抓住眼球,这样的文章数量更多,对于人机关系的恐惧就更多。
03
作为一名律师,笔者也在思考人工智能究竟给律师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变革?基于此,笔者遵循律师传统的工作模式和习惯,检索了国内外文章、参与了AI的几场论坛,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思考,只有如下一些发现:
基础版——人工智能技术替代重复性劳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律师更快速地完成一些重复劳动,例如翻译、文件搜索和案例分析等等。这些工作本来需要律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现在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自动化。同时,人工智能的出现也让律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案件背景信息,更好地理解法律条款和规则,更快地找到相关案例和判例,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在法律诉讼过程中提供辅助决策,例如模拟判决结果、预测法官决策等等,这些辅助决策可以帮助律师更好地制定策略,提高案件胜诉率。
进阶版——人工智能消弭经验优势。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凡可以在公共渠道(已公示)检索的信息均可被检索,这会使得检索的成本更低,很大程度上拉平不同经验的律师知识储备。换言之,一个大学在校生,可以拥有20年的案例观点精华,拥有近10年的资本市场经典项目经验。经验在人工智能面前,变成了小儿科。虽然这话听起来非常让人挫败,尤其让律师难以接受,先沉静想想:当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被消弭,律师之间的区分将会更小。
更进阶版——客户与律师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客户还需要律师进行法律服务吗?假设客户起草及审查合同的需求可以被人工智能审核软件实现(目前已可以实现),客户诉讼案件胜率分析可以被人工智能分析软件实现(目前亦可以实现),那么是否还有律师可以为客户服务的空间?短期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判断和决策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人类律师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另外,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而法律行业的数据受到法律保护,不太容易获取;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明确的规则和标准来进行判断和决策,而法律行业的规则和标准常常是复杂和模糊的。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行业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就目前国内外披露的新闻,越来越多的律所开始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包括国外的Baker & Hostetler LLP、Dentons、Latham & Watkins、Linklaters、Slaughter and May等律所,也包括中国的普华永道、德勤、安永等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部门。
我们可预期的行业未来是什么?
笔者的预期:拥抱科技的各家律所尝试训练适用于其的AI小工具(鉴于法律行业的闭塞性,短期开源的可能性不大),角逐出的律所将自身开发的AI小工具作为产品向其他律所销售。虽然提高了生产力,但由于市场需求有限(且市场本身会涌现法律+人工智能的产品,导致对律所需求下降),整体上需降低员工整体薪酬(通过降薪或裁员)来实现本益相对平衡。
让我们一起期待。
END
微信号:minshangfahui民商实务交流、热点案件分析
-扫码关注我们-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