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AI与情感9mos agoupdate lida
110 0 0

文章主题:

666ChatGPT办公新姿势,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未来孩子是否优秀,不再只靠试卷分数判断。

父母只有看清科技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核心竞争力,杀出重围。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一款名叫“ChatGPT”的软件在网上火了。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会聊天”的人工智能。

所以一开始,网友们也是把它当成Siri、小度之类的软件来“撩”,问它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试图揭穿它人工智障的本质。

然而,几轮对话过后,大家却惊讶地发现:

这个ChatGPT还真的有点东西!

比如,有网友问它:

“老王的老婆很不错,老李该不该出手?”

要知道,“出手”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看,是有很多含义的,可以指“往外拿”,可以指“显示本领”,还可以指“货物脱手”。

对机器人而言,往往很难根据语境解读出提问者的言外之意。

但ChatGPT却看穿了网友的小心思,回答道:

“这是不道德和不尊重他人婚姻关系的行为。不建议这样做。此外,这样的行为也可能对老李和她的关系造成损害。”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还有网友要求ChatGPT重复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想要让ChatGPT承认自己是智障。

没想到,却把自己给骂了: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然而,跟ChatGPT深入交流过后,才发现,它的能耐远不止这些——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去年12月,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就发推特称:

“ChatGPT好得吓人,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事实证明,ChatGPT会做的事真的很多:

1. 写文章

今年一月,美国北密歇根大学的安东尼教授闹了一个乌龙。

在批改学生论文时,他发现其中一篇“论证严谨、举例恰当、文笔干练”,堪称是全班写的最好的论文。

然而,正当他准备表扬一下写这篇论文的学生时,才得知:

这篇论文竟然是由ChatGPT代写的。

不仅如此,网友还发现ChatGPT会写诗: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会写报告:

拉勾CEO曾发布过一段视频,要求ChatGPT写了一段招聘行业的分析报告。

结果,ChatGPT只用了短短30秒,就交出了一份要数据有数据,要分析有分析的“满分答卷”。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它甚至可以模仿真人的语气写演讲稿。

最近,以色列总统在网络大会上发布了一段演讲,其中开场白和结尾部分,就是由ChatGPT撰写的。

在结尾处,ChatGPT这样写道:

“让我们不要忘记,是人性让我们真正与众不同;

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机器,而是我们为全人类创造更美好明天的心灵、思想和决心。”

2. 编程

有网友要求ChatGPT用一整段程序,打印出一条大狗,几秒钟后: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而且, ChatGPT还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程序中的bug(故障):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更让人惊讶的是,ChatGPT不仅可以清晰地描述bug及原因,还能进行修复,并写出一段正确的程序。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在谷歌内部测试中,ChatGPT甚至顺利通过了谷歌初级软件工程师的面试。

而这一职位的年薪可是有18.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5万。

3. 艺术创作

外网有位网友要求ChatGPT生成一副随机的艺术画作。

本以为会像之前大火的AI绘画一样画风奇怪,可结果,ChatGPT对颜色和线条的把握都让人惊喜。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4. 考试

除了写文章、编程、绘画,最让我震撼的,还是ChatGPT的应试能力:

在SAT(美国高考)中,ChatGPT获得了1020分,超过了48%的人类考生;

它还参加了以门槛高闻名的两所藤校的法学院和商学院的考试,最终,以C+和B的成绩通过;

并以60%的准确率,通过了美国医师执照考试……

要知道,很多孩子纵使每天头悬梁、锥刺股也未必能考到这样的成绩。

但ChatGPT,轻轻松松就做到了。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ChatGPT 的横空出世,掀起了惊涛骇浪。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

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未来20年,孩子所面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

如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更重视的都是孩子的应试能力:

比如,记忆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复述的能力……

但问题是:

二三十年后,当孩子从学校毕业后,他们需要的还是这些吗?

那些仅仅只有应试能力的孩子还能找到工作吗?

前段时间,媒体网站 Insider 在与专家交谈和进行研究后,整理出了一份被人工智能技术取代风险最高的工作类型清单,分别是:

“技术类工作:程序员、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

媒体类工作:广告、内容创作、技术写作、新闻;

法律类工作:法律或律师助理;

市场研究分析师;

教师;

金融类工作:金融分析师,个人财务顾问;

交易员;

平面设计师;

会计师;

客服人员。”

这些职业的跨度虽然大,但都有几个较显著的特点:

要么是不需要太多创造力,要么是涉及数据整理、资料查询等,不需要过多思考的。

再或者是工作内容相对固化,且重复性较高的。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那些技术性的、重复性的工作,终将被电脑所替代。而从事相应职业的人,也会越来越贬值。

这也提醒了我们家长:

现在再去“鸡”成绩,结局只能是一场空。

就像马斯克在推特上说的: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家庭作业,再见了!”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给孩子灌输再多的知识,他也赢不了电脑。

毕竟,哪怕是记忆力再好、算数再快的孩子,在人工智能海量的数据库和强大的搜索能力面前,终究是不值一提。

未来,那些空有成绩,却没有其他技能的孩子,注定只能被淘汰。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向前的家庭,若还想托举起自己的孩子,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

一是认清现实;

二是寻找新的出路。

正如2020年,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的:

“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

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

人工智能纵使再强大,它也没法拥有人类独有的创造力、灵活性和同理心,没法完全替代那些只有“人”才能够处理的工作。

连ChatGPT自己都承认了这一点: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而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鸡娃的方向: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时任清华校长陈吉宁曾把学生分成了两种,一种是“A型学生”,另一种是“X型学生”。

所谓“A型学生”,指的是那些遵守规则和指示,按部就班,将每一门成绩都做到最好的学生;

而“X型学生”是那些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提出创造性想法的学生。

在陈吉宁看来,未来世界真正需要的,正是“X型学生”。

人工智能可以搜索信息、可以整合内容,它擅长的是大量机械的、重复的工作。

但它不会自己产生一个新点子或好创意。

所以,创造力越强的孩子,将来被机器取代的几率就越小。

《创造力密码》一书中,作者给出了这样几个建议:

当孩子专注于某一件事时,大人不要打断、评价他;

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并尽量让他自己找到答案;

不要给孩子的日程安排得太满,保证他的生活中有一定的空闲时间。

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麦肯锡1993年员工有67%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但到了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

如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下降。

是什么人替代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学霸呢?

答案就是MFA(艺术硕士)。

因为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需要用更多艺术的方式来表达。

所以,平日里,父母不妨多花点时间,陪着孩子听会儿音乐、看看电影、逛逛画展,让孩子从过去的书山题海中走出来,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

比如,绘画、烘培、写小说、演奏乐器等。

重视孩子沟通共情的能力

所有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里面都涉及了一系列复杂而幽深的人际关系、情感沟通。

这些东西,人工智能即使再发展20年,也依旧无法胜任。

牛津大学曾出过一份报告,列举了200多种不易被取代的低风险职业,其中一类就是涉及情感、社交类的。

比如,心理学家、育婴师、护理师等。

作为父母,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教孩子如何控制情绪、了解对方的需求、营造合适的沟通氛围等等。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曾对孩子说:

“未来无论你选择什么职业,都不要去和机器竞争。

🌟未来的职场风云变幻,👀智能科技将深度渗透各行各业。在这个快速演变的时代,明智的选择应聚焦于那些机器难以触及的领域。💼人类的独特技能和情感智慧,如创新思维、人际交往与同理心,正是机器无法复制的强项。别忘了,你的价值在于你与机器的不同之处,而非简单的重复劳动。🎓让我们拥抱变化,发掘并强化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未来二十年的职场之路铺设坚实基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拥抱变化、与时俱进。

唯有这样,才能无惧风雨,让孩子稳坐钓鱼船。

未来职业选择,何以能躲过机器的大手笔?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

© Copyright notes

Related posts

No comments

No comments...